2025年4月11日,我院特邀华东政法大学陈金钊教授与刘风景教授分别作题为“法治思维的方法论阐释”和“法官视野中法律渊源的图谱建构”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百家乐平台 院长陈光教授主持,法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丁慧教授、副院长刘耀东、24级全体研究生等师生以及来自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部分法官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首先,陈金钊教授以“法治思维的方法论阐释”为题,深入剖析了法治思维在当代法学方法论中的核心地位。然后,陈金钊教授以“法治思维”为轴心,系统阐释其方法论意义与实践路径以及规则本身的客观问题。他指出,法治思维不仅是法律人职业素养的基石,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通过规则化、体系化的逻辑,法治思维能够有效化解复杂社会矛盾,为司法实践提供清晰路径。陈金钊教授结合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价值权衡等方法论工具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他强调,法学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体系化思维”,以应对日益多元化的法律挑战。其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又有贴近现实的务实分析,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视角。
随后,刘风景教授则从司法实践的视角出发,以“法官视野中法律渊源的图谱建构”为主题,揭示了法律渊源的多样性与动态性。他以《宪法》第131条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传统法律渊源的分类,并深入探讨了非正式渊源在裁判活动中的实践价值。刘风景教授指出,法律渊源不仅是静态的规范集合,更是法官裁判的动态依据。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官需具备综合运用各类法律渊源的能力,以确保裁判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他的报告为在场听众勾勒出一幅法律渊源的立体图谱,展现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深度融合。
讲座最后,陈光院长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他高度评价了两位学者从不同维度对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渊源的深刻阐释,并指出这些理论成果对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互动环节中,师生与法官代表围绕讲座主题踊跃提问,问题涵盖理论争议与实践难题。两位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逐一解答,既有思辨的锋芒,又有务实的建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学术报告,更是一次法学思想与实践智慧的深度对话。从法治思维的方法论到法律渊源的动态建构,从理论革新到技术精进,两位教授的报告为在场师生打开了法学研究的新视野,也为司法实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